IMG_8454.JPG

今天終於要來說說自己用悶燒杯煮東西的心得了!

到了越南才開始學著買菜來餵食自己,不然在台灣都是到處吃啊~

生活機能方便的台灣造就了許多不會煮飯做菜的人XDDDD(藉口!)

沒錯,我就是其中之一......不過我至少會煎蛋和煮湯,也會用電鍋煮飯ˊ_>ˋ

相信還有人比我更扯,這真的沒什麼XD,出門在外有些是總得靠自己......

幸好Easy買了一個悶燒杯送我,在越南肚子痛的時候我就自己煮粥,真的很方便~

 

這次分享我自己煮清粥、水煮蛋、水煮地瓜的方法,

當然我這缺乏煮菜經驗的人也上網查過資料了!聽說最近悶燒杯食譜滿夯的。

好啦,一定要有的工具就是(以沒有瓦斯爐或電磁爐為主):

1. 可以煮滾水的東西,例如:電熱壺、熱水壺、電湯匙......等等

這是最重要的,飲水機的熱水也可以,一定要100度喔!

2. 悶燒杯、悶燒罐,陽春一點就是保溫瓶

這也是最重要的,不然我也不用寫這篇文章了XD

3. 耐熱的餐具,除了湯匙和筷子之外,例如:微波爐盒、鐵碗之類的

必須用耐熱餐具的原因是,通常從杯子裡出來的溫度都還算滿高的,即便過了一個晚上都至少還有40度以上。

如果你要直接拿湯匙吃也是可以啦,只是有點不方便,所以還是建議倒出來用,吃的也比較舒服!

另外一個原因是,假如煮完稀飯還想煮杯湯,那就可以邊吃飯邊等湯內的食材熟。不用另外花時間。

最近用悶燒杯的心得就是這些,沒有的話真的很麻煩!

 

第一個分享的是粥、稀飯

這是我第一次做成功的蔬菜粥,就在我生日那天,因為肚子不舒服只好自己煮稀飯吃。

準備材料如下:

1. 去自助餐廳買熟飯和配菜

2. 買一些新鮮蔬菜

3. 看你還想加什麼,例如:蛋、肉...等等

 

步驟:

一、先煮沸一鍋水,倒一些水進杯子裡「熱杯」,大約一分鐘後可以把水倒掉

二、把熟飯放到杯子裡,再倒入沸水,建議比例是「水:飯=2:1或是2:1.5」,用筷子攪拌均勻

IMG_8489.JPG

三、把悶燒杯蓋鎖緊,開始等待,等待期間最好偶爾搖一下杯子,避免飯黏在一起或是不均勻

四、一個小時後就完成了,但通常飯都會黏在一起,所以倒進餐具裡後可以加水攪拌一下,稠度就OK了

IMG_8475.JPG

不過我通常都是悶三、四個小時,中間會再把杯蓋打開加滾水進去,這樣飯會更軟、更綿。

IMG_8476.JPG

這已經算是很成功的稀飯了XDDD,這次底部的飯都沒有黏在一起喔!!!

IMG_8477.JPG

但我都還是會加一點水進去攪拌一下啦,因為我真的喜歡吃「湯湯水水型」的稀飯XDDD

 

*記得開瓶蓋前要先「洩壓」,不然很危險,我第一次用時忘了洩壓就硬轉開瓶蓋,結果就爆開!差點被燙傷!

IMG_8479.JPG

通常保溫瓶或是悶燒杯(罐)都一定要有這個設計,因為冰水、熱水在保溫時,杯內的氣壓會變~

拿個髮夾或是鉛筆戳一下,空氣就會跑出來,才可以轉開瓶蓋(也比較好轉)

碳酸飲料也是一樣喔!像我之前買可樂,請店家在杯子裡放了些冰塊,

我把可樂倒進去只為了保存可樂的「新鮮度」,但想喝的時候都要戳,不然一樣會爆炸~

 

基本上我通常都只有主「清粥」,不放任何調味料進杯子,因為怕杯子有味道。

所以調味都是在完成之後才加進去的。

IMG_8480.JPG

我用的調味料就是上次在OCEAN MART買的鰹魚調味粉,味道還不錯!

IMG_8481.JPG

也可以加肉鬆(我最愛吃稀飯配肉鬆,不需要其他配料,只要有肉鬆就OK),上週日在大C找到豬肉鬆超開心。

IMG_8492.JPG

當然也可以配罐頭啦,罐頭裡的湯也有調味過,直接倒進去也OK!

IMG_8483.JPG

越南這個牛肉罐頭還可以接受,但吃久了有點噁心,可能是因為有點腥味吧?

 

那如果想要加料進去的話呢?如果你是要煮那種「什錦粥」,所有材料最好都切成小塊小塊的。

我比較喜歡吃清脆口感的菜,所以都是自己在另外燙青菜,之後才放到稀飯裡。

燙青菜方法更簡單,就是把沸水倒入杯子裡,把切好的青菜進去燙個三分鐘就好了,不然青菜會黑掉、老掉。

悶成稀飯後,可以打蛋進去,然後倒沸水進去攪拌一下,再悶個幾分鐘就OK了~

雖然我沒試過,不過應該就是像蛋花湯或是廣東粥加蛋那個樣子吧?

 

 

接下來是水煮地瓜

會想到這個方法是因為,有次去老師家上課,老師問我要不要吃「khoai luộc」,也就是水煮地瓜。

luộc在越南語中就是「水煮」的意思,不像台灣人嘴裡的水煮地瓜通常是指「蒸」的。

既然可以用水煮,就表示我也可以自己做了XDDDDD

在大C買了幾根小地瓜,為了放進杯子裡,所以都買細長的,但聽說這種不好吃?

1470898_1476540512570539_1664807658_n

我之前不會挑選地瓜,買回來才上網查「如何挑選地瓜」........= =

才知道原來要選「表皮平滑」、「不建議買細長型因為纖維較多」、「芽眼越少越好」

但如果是為了配合煮的方式或煮的容器,還是可以選細長型的啦,相對於胖胖型的會比較快熟。

然後,地瓜尖端的部分是最容易腐壞的地方,腐壞也是從那裏開始,這都要注意。

這次我買了四根,大概只有一根能吃吧= =,說真的一點都不好吃,有些都壞了~!

 

清洗地瓜的方式:把表皮的土洗乾淨就好,我用菜瓜布刷了一下。

悶煮方式都大同小異,先熱杯之後再把地瓜丟進去,我是睡前悶的,醒來之後就熟透了!

檢驗方法就是拿筷子戳一下,輕鬆穿過去就表示OK(這應該是常識XDDDD,但我也是問我爸才知道哈哈)

IMG_8490.JPG

我是事後才拿湯匙把皮刮掉,如果想要切塊後直接跟稀飯一起悶的話,也是可以先刮吧?

像是地瓜、馬鈴薯這種塊莖類的都很會吸水,所以水一樣是加滿(但務必低於瓶蓋)

 

不過我實在是不建議跟飯一起耶,因為飯會吸水,塊莖類更會吸水,

IMG_8491.JPG

還是建議分開用....因為杯子容量不夠,網路資料說,「地瓜+白飯:水」的比例是「1:5」以上最好。

但很奇怪,為什麼我把熟的馬鈴薯塊丟到白飯裡一起悶,隔天起床馬鈴薯塊卻變很硬啊?????

有能可以給我解答嗎T_T

 

 

最後是水煮蛋,這超簡單的,一樣就是熱杯之後把蛋輕輕放進杯子裡,然後悶個一小時。

雖然我這次悶了四個小時左右啦(我覺得時間越長越熟XDDDD)

IMG_8493.JPG

這兩顆蛋有點不同,左邊那顆我有先打一個小洞,右邊那顆完全沒有動過就直接悶煮。

IMG_8495.JPG

左邊這顆的皮和殼是黏在一起的,蛋殼顏色變淺了,但是蛋黃顏色比較深。

IMG_8496.JPG

右邊這個比較好剝殼,而且蛋殼顏色沒變,蛋黃顏色較淺。

聽說新鮮的蛋比較難剝殼(因為氣室比較小),擺越久的蛋酸度提升,氣室就越大。

IMG_8498.JPG

(有殼的是左邊那顆蛋,沒殼的是右邊那顆蛋)

查了資料我才發現,原來我打洞打錯邊了,打洞應該要打在比較鈍的那邊XDDDD(我打在尖端那裡= =|||

下次我會努力讓蛋變得更好剝XDD,不然真的好蠢喔哈哈哈哈哈

 

我還買了冬粉和綠豆仁,有機會再來煮煮別的。不過綠豆仁煮綠豆湯好像不好煮,容易爛掉= =

大家可以參考這個網頁,我覺得不錯:用悶燒罐簡單做料理    那今天就到這邊,掰掰~

513517181987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